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者:   时间:2013-10-30   点击数: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积极探索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现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社会发展运动规律,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社会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通过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途径。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后经历代儒家的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成为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超稳定结构的精神支撑。在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掀起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形成了一套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重视、更加自觉。历史和现实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能否构建起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更有力的精神支撑。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不断完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可以说,能否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也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认识。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无论形势怎样变化,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这一共同理想。进入新世纪,我们党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着眼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提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调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要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在全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认识,必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树立了精神旗帜。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团结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二、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应解决好认识、认知、认同的问题。要引导人们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鲜 

明特征和实践要求,增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1.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当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成为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崇高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必须展现的精神风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这四个方面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 

  2.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精神理念,也蕴涵着现实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富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近代以来,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直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提供了现实途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革命时期就高高举起民主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我们始终认为,民主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应该也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民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文明进步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总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 

  3.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明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在地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包含着和谐的精神、和谐的理念,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的,它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的,它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着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开放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充满改革创新精神,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调的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讲共同理想,强调的是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全体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我们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的是发扬传统与立足当代的统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断用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来丰富和充实。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其实践要求,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着眼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引领和整合功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为现实服务。“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把亿万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就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价值理念。在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定要致力于引导人们增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更好地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不懈奋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定要致力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人们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中,努力把全体人民的思想意志统一起来,把全民族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社会和谐稳定既需要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也需要浸润心灵的精神感召。在社会矛盾交织、各类问题多发多变的情况下,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定要致力于形成共同的精神纽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用和谐的理念、和谐的思维处理思想认识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定要致力于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每个公民的精神境界,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大任务:一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二是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紧紧围绕这两大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教育引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加强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党员干部的言行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知识分子特别是各界知名人士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很大。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营造舆论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借助传媒网络推销其意识形态,而他们的媒体在这方面也有着高度自觉。要充分认识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认清肩负的责任,努力把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新闻媒体坚持正确导向,衡量标准是什么?就是看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媒体都应当非常明确、非常自觉。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而且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合唱;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3.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用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尊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防止简单地喊口号、贴标签。现在,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方式日趋多样,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等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把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加强对新的文化品种、文化形式的研究和引导,使之既大众通俗、多姿多彩,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对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对亵渎经典、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现象予以抵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4.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再好的价值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总之,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5.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持续性,都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核心价值体系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政策、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防止出现具体政策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权威来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种社会管理不仅具有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也应当承担起倡导主流价值观念的责任。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把倡导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份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四、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出发,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妥善解决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主导性与包容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精神诉求,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要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理解和认同党的主张、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核心价值理念,是在精神领域里搞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用正确的思想、进步的观念、先进的文化逐步消解错误思想、落后观念、腐朽文化的影响。 

  2.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引导社会思潮运动进程。差异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多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不能包容和整合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不断积累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绝非一日之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赢得亿万群众,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要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伴随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战略任务,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加以推进。要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保证这项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建设能够一代一代地抓下去。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带动作用,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08年4月9日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上的讲话,《党建》杂志发表时有删节) 

Copyright @ 2013  党委宣传(统战)部  版权所有